有一种逃避叫作出国留学
亦邦留学预科网 www.yibone.com 日期:2014年1月9日 来源:北京晚报

  笔者的周围,不止一个家长[微博]将儿女送到国外读中学。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感觉中国的教育太残酷,希望让儿女接受快乐教育。

  事实却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那么“放大”中国教育问题的推手是谁?

  国内有一家知名的民办教育研究院,其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展现中国教育的问题。专家学者们改变中国教育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有意思的是,给予这家民办教育研究院资金资助的,是美国的一个著名基金会。

  美国的基金会和中国的教育研究院是否存在阴谋论,笔者不得而知。只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关注、羡慕国外的教育,最终致使“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中国低龄留学生人数大增,俨然成为中国学生中的重要群体。

  即将获得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的邱茗当年就是一名小留学生。17岁的时候,她走进了英国唐特西中学(Dauntsey School)。当时,邱茗幻想每天在田园般的校园里读书学习,身边环绕着金发碧眼的同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真实的英国高中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舒适。学业上的难度还不是主要的,最大的困难来自语言。邱茗说:“同学英语讲得飞快,还夹着很多俚语,我经常一句也听不懂。”

  因为无法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进入学校的前三个月,邱茗每天晚上都躲在被子里哭。有时给妈妈打电话,邱茗在这头哭,妈妈在另一头也在哭。最终,在挺过了语言关、生活关之后,邱茗的成绩突飞猛进。毕业的时候,她获得了学校经济和数学类的“最佳学生”。

  当然,面对鲜花和镜头的永远都是成功者。邱茗的成功未必代表着所有中国低龄留学生的成功。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一直在呼吁,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中学生都适合去国外读中学。事实上,大部分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当地学校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并且有相当多数的中国留学生不能完成学业。

  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生导师陶然曾经私下考察了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情况。结果发现,三分之二在海外读初中的中国学生在“混”日子,二分之一读高中的中国学生甚至出现了打麻将、吸大麻的情况。陶然个人的调查难免有些片面,但大致能够反映出中国低龄留学生的部分情况。

  任何一位选择留学的家庭必须明确,出国留学是目的,还是手段。所谓留学目的说,就是为了出国留学而留学;所谓留学手段说,则是为了人生发展而留学。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只是为了逃避中国的中高考。

  事实上,国外优质中学教育也是非常“摧残”学生的。一些英国的私立寄宿中学甚至规定,通过校服的颜色、章、披肩来区分不同成绩的学生。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如果以逃避艰苦学习的目的留学,学生们依然会采取逃避的态度对待海外的学习。

  依笔者之见,出国的中国学生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教学质量的优秀学生,另一类则是逃避学习压力的普通学生。自上世纪末,没有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学生,是自费留学的主要群体。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家长在儿女国内读大学无望的情况下,将他们送往国外学语言、读预科、上大学。然而,不少学生却被西方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俘虏”了。实际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外国的教育也并不一定比中国的轻松。

  家长在决定将子女送往国外读中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留学是一条充满艰辛、未知的道路,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好充足的准备;二、留学必将面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冲击,自己是否做好接受与自己“离心离德”的孩子;三、留学生在当地永远是少数族裔,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好耐得住孤独、寂寞的准备

  低龄留学是对未成年的挑战,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留学,那么千万不要让孩子“被留学”。(作者:郑勇,《北京晚报》资深记者)

分享到:
海外留学院校库
美国 英国 新西兰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