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三学生正在积极备战明年的高考,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二会考结束后就离开了学校,他们也在备考,目标却是国外的大学。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青岛市区的7000名高中毕业生,最终选择出国的占到总人数的12%,而像北上广这样一线大城市,比例更高。如今,留学好像已经从原先的稀罕事,变成了身边的平常事。而留学的花费,也从原先的天文数字,变成了不少家庭的“甜蜜负担”。那么现在,选择在高中毕业之后留学的孩子到底有多少?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是青岛二中高三15班的一节英语课,但在教室里却有许多空座位。班主任王作杭介绍,这些学生都是在高二参加完会考之后,就基本不来上课了。
能考上二中的都是青岛市的尖子生,但现在,就是这些尖子生,却纷纷放弃了在国内考大学。老师们说,这样的情况,已经在二中持续了好几年。
再往前退几年,大部分高中留学的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国内考大学有困难从而选择出国。而现在,已经变成更多的尖子生,通过出国寻找更好的学习机会。
众所周知,国内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就在50名左右,而如果通过出国,申请到相近排名甚至更好的大学,肯定是比在国内考清华北大要容易一些。
这位家长的孩子叫孙秋钰,她在58中上完高二之后,就来到二中的国际部上课,准备出国的各种考试和材料。
在之前,出国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国内上完大学,再选择去国外大学读研究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加入了留学的行列,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青岛58中,600多名高三学生中,有50多人选择出国。
在以前,高中生出国,大多是为了躲避国内竞争激烈的高考,因此基本都是临近高考,至少是在普通高中取得国内高中文凭后,再上一些出国培训班,申请国外大学。而如今,许多学生刚上高中,就已经确定了出国的方向,一些专门针对出国的高中课程也应运而生。
在青岛二中国际部,有两种不同的班级,一种是像孙秋钰这样,在普通高中上了两年,会考之后取得国内高中学历,再来到这里学习一年的出国衔接课程;还有一类叫做国际高中,这些学生不进入普通高中,而是在中考之后就组建班级,在三年内学习国外的高中课程,取得国外高中学历,直接申请国外大学。
与二中国际部相似但又不同的是,今年市内有几所公办高中,同时开设了中外合作班,像9中和19中开设了中美班,6中开设了中意班,而2011年9中最早开设的中加班,今年已经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
九中的中加班,每年的学费都超过五万元,要求中考成绩起码在普高分数线以上,招生几年来,报名人数都远超过录取人数。像这样的公办高中合作班,优势在于学生都具有中外双重学籍,同时学习中国和外国的高中课程。
相比公办高中,如今更多的学生还是通过培训机构准备出国考试。在青岛新东方学校,来自胶州四中的吴昊,正在接受一对一的培训课程。
吴昊所上的一对一课程,是整个课程里最贵的,此外学校还有大课和不同的小课可以选择。
可见,如果决定要出国,在国内准备期间就花费不少,而出国以后,随着美国等国家减少了奖学金的比重,国外的花费也会更多。
可见,要出国,经济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于是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产生,只要家里有钱,就让孩子出国。那么出国或者想上一所国外好的大学,是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呢?这么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是否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出国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比在国内参加高考的孩子轻松呢?
SAT是指美国高考,中国的学生都要去香港参加考试,次数不限取最好成绩,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学生们都会尽量多的去参加。竞争程度虽然比不上国内的高考,但想要取得进入理想大学的分数,也并不容易。
除了这两项最重要的考试,国外的大学还要求考生提供个人陈述、老师的推荐信,尤其对学生的一些社会活动经历和特长等软素质非常看中。
而这些年,随着许多留学生回国工作,人们发现好像出国留学,并不一定就能镀金,有可能在国外所学的专业,回国后还可能遭遇“水土不服”,导致“海归”变成“海待”。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出国留学,这要考虑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且作为学生自己,也不能有逃避和走捷径的想法。